最近,接二连三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刺痛大众神经,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关系到千万学生身体健康的“毒跑道”如何治理?6月22日,记者正常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记者:我们注意到,“毒跑道”并非今天才有,早在去年就有新闻媒体报道江苏部分学校塑胶田径运动跑道疑似有毒。那么,教育部在防止学校“有毒”塑胶田径运动跑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负责人:去年“毒跑道”事件出现后,教育部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事件发生初始,我们及时指导相关省市教育部门和学校采取比较有效措施,要求对反映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调查核实,对有质疑的场地设施要立即暂停使用,并请专业机构进行仔细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整改。
2015年4月,教育部专门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特别强育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依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今年以来,我们又多次和体育总局、环保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部门协商完善塑胶跑道标准有关事宜。6月21日,我们再次会同环保部、住建部、体育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研究标准制定等有关问题。
负责人:一是对经过环保、质监等权威机构检验确认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塑胶跑道,要立即铲除,并妥善安排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二是利用暑假期间,邀请专业机构对近期新建的塑胶跑道进行一次检测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分类整改。三是立即叫停在建和拟建的塑胶跑道的继续施工,重新对其招标过程及相关合同进行审查,在确保施工质量万无一失的基础上方可继续施工。
负责人:解决“毒跑道”问题,我们将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协调国家相关专业部门和标准研制部门完善相应的标准,加快修订过程,实行强制标准,增强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强制性。二是协调有关监管部门加大对塑胶跑道生产过程的监管,进一步明确教育、体育、环保、质检等部门的责任分工。三是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与生产企业签订体育场地建设合同时要强调品质衡量准则要求。同时,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场地建设方案,根据经济条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方案,不要将塑胶田径运动跑道作为唯一选择。四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因徇私舞弊等造成体育场地设施不符合品质衡量准则甚至“有毒”的相关责任人,要坚决予以严肃查处。